膦手性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在药物创制、材料和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索菲布韦、瑞德西韦等都是含有膦手性的化合物;它们作为手性配体或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该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但是它们的合成一直是化学领域的难题之一。目前,合成膦手性化合物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手性辅基拆分和去对称化,但这些都是比较“迂回”的过程,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实现,而且都不涉及关键的碳-膦键的形成。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膦键偶联是构建膦手性最为直接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虽然过渡金属(钯、镍、钴和铜)催化的二级膦氧化物(R1R2P(O)-H)与卤代烃的不对称偶联反应研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二级膦氧化物的消旋化困难或与催化剂不兼容等原因,这些反应大多通过动力学拆分的方式进行(产率一般小于50%),原子经济性差。因而,发展新的催化体系实现二级膦氧化物的动态动力学转化就显得尤其重要。
近日,我院苏波教授带领的新化学反应的开发和新药创制团队,从配体的设计和反应机理出发,历经长时间的探索和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实现了铜催化的二级膦氧化物的不对称动态动力学芳基化反应;该反应适用于各种二级膦氧化物和芳基碘化物,所得产物大多具有较高的产率和ee值(>90%)。新催化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还可以促进二级膦氧化物的快速消旋化,这是该反应成功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所得三级膦氧产物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它配体骨架,这为进一步开发结构新颖的手性配体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成果以“Copper-Catalyzed Dynamic Kinetic Asymmetric P−C Coupling of Secondary Phosphine Oxides and Aryl Iod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期刊上。我校是唯一完成单位,5357cc拉斯维加斯博士生康杰和硕士生丁康和林思目完成了该工作,苏波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我校百名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5357cc拉斯维加斯启动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01628